7) 真心一直有在發揮影響力:分別功能
阿難知道「真心」常住,但若然不知要如何去彰顯,亦只是徒獲。他也自認現在應該還是以攀緣心來認知佛陀的法音,希望佛陀進一步開示。佛陀表示,若大家只以攀緣心聽法,應不會聽取到法意。他以指月喻,告訴阿難若以分別法音的情況來充當其心,那麼此心應該在離開受分別的聲音後仍有「分別功能」,即不會只知聽取到「語音」,也可分辨出「語意」。實際上阿難應該分辨得到才對。
佛陀繼續說,若然那真的是他的「真心」,就應該像旅亭亭主一樣常住,又怎會說離開了緣取的聲音後就會失去「分別功能」呢?那麼豈獨聲音,就連色相等各種分別都沒有時,心性各自歸還,到時又是誰在作主呢?說明感知到主觀的存在,就已經驗證了真心的存在。而會隨浮塵各自歸還的心性並不是來自「真心」。
8) 「見精」的功能屬自性,不會隨境塵歸還
阿難又問,若果攀緣心性會各自歸還,那麼本元「真心」又為何不會?佛陀首先揭示,阿難之所以見到他,是因為「見精明元」(視覺精純明澈本元)所起。「見精」源自「真心」,具有了別塵象的根本功能。若以三種象相的月為借喻,真心所見的是月體,攀緣心的是月影,「見精」的則是「第二月」。
以身處的大講堂為例,佛陀列舉「明暗、通塞、有空、清濁」四對共八種塵變化相,各自都可歸還到其產生的成因上,例如「明」可歸還到太陽的照耀,「塞」可歸還到牆壁的阻礙。唯獨「見精」對此八種塵相的「分別功能」並無從歸還,最後只可歸還到阿難的自身上,顯然全是他個人的「自性」。
9)「見精見性」屬主觀現象
阿難明白這些「見性」無法歸還到其他地方去,但怎樣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的主觀「真性」呢?佛陀首先說明不同境界的視力有何差別,說阿難若倚仗佛神力可以突破看到初禪天那麼遙闊的器界範圍,而同是十大弟子的阿那律見我們身處的贍部洲就如觀掌中的菴摩羅果,諸菩薩能見百千界,十方的佛能窮盡微塵,而眾生只不過是分寸之間。
於是佛陀與阿難一同觀看欲界天中四天王所住的宮殿,從日月宮再到七金山。然後佛陀以經驗之談說明,自身總會分得清誰是我體,誰是物象;自身的視點與他人的並不會混雜在一起,「真性」也不會混雜,無需太過質疑。
10)「見性」本不受空間限制
可是視角從剛才周遍一小世界的景象,退歸到原來祗園精舍的室內時,阿難便感到相當奇妙。雖然知道這是他的主觀「見性」,但可以縮大為小的道理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佛陀便告知,一切世界大小內外種種現象,各屬之前的浮塵,並不是「見性」本身有所伸縮。然後以器皿空間為喻,解釋空間並不會受到器皿所侷限,只是眾生從無始以來就失卻「本心」,為物象所轉動;若能反過來轉動物象,就跟佛陀沒有兩樣。
(待續)
© Toward>FUN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