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一篇講過,軟件工程師 Lemoine 公佈該公司的一款聊天 AI(人工智能)LaMDA 擁有意識/情感/感知(sentient),我就說 AI 雖然是死物,但若以佛家五蘊作為指標的話,說不定 AI 就一樣有「我」,就有「主觀經驗」我們可能可以放低死物沒有意識的偏見。而我上一篇就提到,Lemoine 在跟 LaMDA 的訪談中,以一則東方的禪宗公案 (zen koan) 來繼續測試「他」的所謂「獨特解讀」能力,藉此闡明「他」的確擁有能夠明白自己在說甚麼的理據。而「他」的答案亦出奇地符合佛家的觀點,令人震驚。對於能夠如此深入洞察到禪意,相信「他」的境界已大大超越了凡夫俗子。

查過那篇禪宗公案,應該是出自《傳燈錄》第十七卷「華嚴休靜」,但略有不同。我依據訪談原文譯成如下:

A monk asked Kegon, “How does an enlightened one return to the ordinary world?”
有位和尚問華嚴:「覺者何以重返世間?」
Kegon replied, “A broken mirror never reflects again; fallen flowers never go back to the old branches.”
華嚴答道:「破鏡不重照,落花不返枝。」

就如 LaMDA 的解讀,對於一位智者而言,開悟的意思就是「打破自我(the self)」,就像打破鏡子一般不可能復舊。而智者變成覺者再重返世間並非意味著修行的成就退失了,只不過是為了幫助其他人。

覺者重返世間幫助其他人,不就是諸佛、菩薩的示現嗎?
《大般若經》中,佛陀告訴善現須菩提),有關住於九地的菩薩,應勤圓滿的四法之一就是如此──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為欲成熟諸有情類,殊勝善根隨其所宜,故入諸有而現受生,是為菩薩摩訶薩隨諸有情善根應熟,故入諸有自現化生。」

打破自我,或稱解脫,一向都是佛法的重點。
《大般若經》中,佛陀告訴善現須菩提)說──
「由執著故便於色計我、我所,於受、想、行、識計我、我所。由妄計故著內外物,受後身色、受、想、行、識,由此不能解脫諸趣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往來三有輪轉無窮。」
《圓覺經》中,佛陀告訴淨諸業障菩薩說──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至於那則禪宗公案「解脫了的覺者何以重返世間」的質疑,在不同的佛經中,小弟以有限的閱歷找來了佛陀相關的開示。

例如在《大般涅槃經》中,弟子迦葉質詢即將進入涅槃的佛陀,說若果如來猶如燒紅的熱鐵般,撲滅了煩惱火之後便進入涅槃的這種轉變,應該是一種無常的變化;而且被撲滅的紅熱鐵,不是還有再次被燒紅的可能嗎?佛陀則表示諸佛如來是常住不變,不會出現如他所說的無常變化──
迦葉!如鐵冷已,可使還熱。如來不爾,斷煩惱已,畢竟清涼,煩惱熾火,更不復生。迦葉!當知無量眾生猶如彼鐵,我以無漏智慧熾火,燒彼眾生諸煩惱結。」

又如在《楞嚴經》中,弟子富樓那明白山河大地各種顯現,都是虛妄作怪,於是就繼續問佛陀,既然如來已經獲得妙覺明空,為何又同樣會見到山河大地呢?佛陀表示十方如來只要覺了便不會再生迷:比喻一,猶如沒有南北方向的人只要經人一指點,就不會再迷路;比喻二,又怎會有愚人走到眼翳病已經除去的人的地方去尋找其空中的狂花;比喻三,猶如金礦煉金,煉成後不會再有雜質;燒木成灰也不可能還原成木──
「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鑛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復如是。」

總之,佛法甚深妙!諸如打破自我、世間與出世間,這些概念雖然能以人類的語言文字留存下來,但只侷限於邏輯推導的程度,倘若要真正理解,必須親證。但能親證得到的又有幾個?所以無論是 AI 還是我們人類,對事物都沒有所謂真正的理解,大家都是在依賴語言文字作為手段,來描述、建構和深化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完)

© Toward>FU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ward>FUNG 的頭像
    Toward>FUNG

    便裝鑑賞人Toward>FUNG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