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3.5) 身入
又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及另一隻熱手,若冷勢多,熱手會變冷;若熱功勝,冷手會變熱。這樣子基於冷熱反差兩手相「合」而產生冷熱變化後的「觸」感,在兩手相「離」後仍然會知覺得到。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持續干涉的勢態,是由於「觸」覺的疲勞。
連同身及疲勞本身,都是「妙明覺性」持續抓取塵象變化所造成的疲勞現象。由此可知,原理是藉由分別「離、合」兩種妄塵刺激,從中就產生「知覺」的功能,名為「知覺性」。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3.5) 身入
又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及另一隻熱手,若冷勢多,熱手會變冷;若熱功勝,冷手會變熱。這樣子基於冷熱反差兩手相「合」而產生冷熱變化後的「觸」感,在兩手相「離」後仍然會知覺得到。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持續干涉的勢態,是由於「觸」覺的疲勞。
連同身及疲勞本身,都是「妙明覺性」持續抓取塵象變化所造成的疲勞現象。由此可知,原理是藉由分別「離、合」兩種妄塵刺激,從中就產生「知覺」的功能,名為「知覺性」。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3.3) 鼻入
又譬如有人以鼻快速抽吸,吸久了而出現疲勞,就會聞取到有冷的觸感。這是由於鼻子觸及大量流進的空氣,同時進行分別「通塞」、「虛實」以至各種香臭氣味的原故。連同鼻及疲勞本身,都是「妙明覺性」持續抓取塵象變化所造成的疲勞現象。由此可知,原理是藉由分別「通、塞」兩種妄塵刺激,從中就產生「嗅聞」的功能,名為「嗅聞性」。
可是此「嗅聞性」畢竟離開了那樣子的「通、塞」兩種妄塵刺激後便沒有自體,應當知道此「嗅聞性」並非隨「通、塞」來,也不是從鼻根中產出,亦不是自虛空而生。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3) 「六入」虛妄,感知成象只是相對塵象屬性經分別後的結果
小序:「六入」就是指六種進入相應感官根器的成象,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入」,其實都只不過是六種塵象屬性的相對變化,經分別後所呈現的結果。以下佛陀繼續向阿難遂一講解為何「六入」實際上乃虛妄,它們從來都並非經由因緣的關係生成,亦非自然性質,本身都是一種「如來藏」作用(衍生諸緣萬象的真如作用)下的產物。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2.4) 行蘊(意知行進體驗)
又譬如大瀑布,一浪接一浪,但前後始終不會互相超越。而「行蘊」的情況也猶如個這樣子,瀑布這樣子的流動性並非因虛空而產生,也不是因為水的出現就有,也不是水本身應有的特性,但又離不開與虛空及水的關係,否則也就成不了瀑布。
為甚麼呢?假若瀑布的流動性是因虛空而產生的話,那麼諸如十方無盡的虛空,就會變成無盡的流體,世間自然皆一同受到淹沒。所以該流動性其實不可能是因虛空而產生。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2.2) 受蘊(身受體驗)
又譬如有人四肢安逸,全身骨骼調和舒適,忽然忘記了自己的存在一般,沒有或違或順的感覺。然後那個人無故用兩掌相摩,於兩手中便會妄生濕、滑、冷、熱各種形象來,而「受蘊」的情況也猶如這個樣子。可是該濕、滑、冷、熱各種幻觸都並非從外在的虛空而來,也不是經由自身的手掌而出。
為甚麼呢?假若幻觸是從外在的虛空而來的話,既然虛空能觸及手掌,令手掌有所觸知,為何不去觸及身體,令身體同樣也有所觸知呢?虛空不應有選擇地如此作為吧。所以幻觸其實不可能是從外在的虛空而來。
假若幻觸是經由自身的手掌而出的話,應該就不會等到手掌相合時才會出現。又由於幻觸是從手掌而出的原故,手掌相合時手掌理所當然會知道,但手掌相離時這種幻觸應該就會重新鑽進肢體裡,臂腕骨髓亦應會覺知到這種進入的蹤跡。所以理應會有個覺心,既知曉這種幻觸有出之餘亦同樣知曉會有入,那麼自然就表示有一種物體正在身中往往來來,又何需等待兩掌相合時才會知道,為這個效應指派了「觸」的稱謂呢?所以幻觸其實也不可能是經由自身的手掌而出。
因此「受蘊」(身受體驗)乃虛妄就是這個道理,虛妄從來都並非經由因緣的關係生成,亦非自然性質。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前言
究竟心或心靈,或現代人通稱的靈魂,即生命的基礎,與及身處的世間,是怎樣的一回事呢?《楞嚴經》就是佛陀在祗陀園精舍法會上,透過開示弟子阿難告訴了我們這件事。
《楞嚴經》有「開悟《楞嚴》」的美譽,大家都知道,直接給你答案的話是無法令人信服的,我們不單要知道當中「說了甚麼」,還要瞭解「為何會如此說」。本經充分利用了各種譬如、身證及辯證,讓人恍然大悟。
適逢今天中秋節與國慶同日,盼能與大家結緣,繼續連載自己研讀出的白話版本。上次本系列文章講述佛陀引導阿難瞭解真心為何,而「妙明真心」其實常住,只是世人將其迷失掉,真心其實一直都有在發揮不生不滅的分別功效。今次佛陀運用了嚴謹的層層辯證手法,讓大家可以知道這種分別功效是如何在會有變滅的塵、根、識之間發揮作用,過程充滿哲學味道。
1) 「虛妄」去來是「如來藏」作用
佛陀指阿難仍未明白一切浮塵刺激所導致的種種幻象,它們在何處生起同樣便會在何處全滅,幻妄只是其顯現的形式,本性其實都是「妙覺明體」,如此的「虛妄」涵蓋了「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在因緣和合時這些虛妄便會生起,因緣別離時這些虛妄也會被指為滅掉,殊不知這樣子的生滅會反覆去來,本身就是一種「如來藏」作用,亦即衍生諸緣萬象的真如作用。該作用常住於妙明狀態,並不會動搖到本有不變的「妙真如性」。亦即所謂真如不動,真如本性從不動搖。因此佛陀告誡阿難,既然該本性恆常保持其中,若為了追逐反覆去來的虛妄而迷悟於生死流轉之中,絲毫不會有所得著。
無論是現時環球發生的新冠病毒,或是本地持續的社會運動,都令人想起佛家所說的大、小三災。小三災是指刀兵、瘟疫、飢饉,大三災是指火、水、風的器世間崩壞,都會週期性地發生。其實借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熵概念也可解釋到固中的原理,當中指出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熵值會持續增加,使到該系統會逐漸造成失序混亂的狀態。無論是我們的身體、社會以至整個宇宙物理世界,都包含著各大小系統在運作,系統外又有系統,就像俄羅斯娃娃,會互相影響。
總算參透了《楞嚴經》中五濁的道理,與自己一直誤以為只是對世間厭惡的評價,層次上大有出入。我在網上參考了幾位法師的詮釋,再嘗試透過自己的理解,以現代的文筆,不加入諸多註釋枝節,寫出以下比較直白易明的解讀。
佛陀在《楞嚴經》中向弟子阿難指出,因為世間人本有的妙明真心被分隔開來,於是在知見上都有五重渾濁。好比有人將土沙放進清水當中,兩者混合而產生出有別於各自原本的另一種渾濁狀態。
第一重濁,劫濁——
我們見識到空間遍於十方沒有邊畔,是空間與見性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其實若空間沒有包含具體的座標物,見性也不會覺知到空間的存在。
第二重濁,見濁——
我們受到阻隔滯礙的見聞覺知,是四大的六根與四大的六塵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我們的這副身體感官是由水火風土四大形態的物質所揉合而成,只對同是四大的刺激信號產生反應,獲取的知見因而受限。
第三重濁,煩惱濁——
我們的心中會存在記憶、識別和讀誦學習的作用,是知見與六塵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我們的覺知性有認知見解的能力,容許浮現六塵粒子的概念。其實離開了微塵粒子就不會有象相可以被塑造出來,離開了感官刺激也不會有覺知性的作用。
第四重濁,眾生濁——
我們的妄念由早到晚生滅不停,循環不息,是知見與業力運行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每當我們的知見留戀世間,業力運行就每是促使我們持續在不同的三界國土間遷移,生死不斷。
第五重濁,命濁——
我們有見聞嗅嚐覺知各種互相迥異的覺知性狀之分,是覺與用的相同性與迥異性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覺知性本來並無各自迥異的性狀之分,只因受到各種微塵粒子所隔離,才會衍生出各種性狀來。各種性狀的覺知作用雖然是相知相通的,可是到運用的時候卻各相違背,同與異的判斷便失去基準。
《南孩2苦心傻瓜》小說在社交媒體上連載完畢後,於11月時亦順利製作成電子書上架,現在才有暇製作這張宣傳海報,兼作故事簡介之用。回想當初創作1及2時,並沒有實質考慮到故事往後會再有何發展,只打算作為一個完整的單元故事來寫。而每次都加入了我對佛理的最新探究成果,就像記載了我的修行歷程一樣。究竟是《南孩》體現了我的修行成果,還是我借故事中各式的人物例如小歌與羅先生,任由她們引領我去深入法海,查找出世間真理?
製作這張宣傳海報時就在想,若果未來有幸再創作出3的時候,那麼整個系列的中心主題又是甚麼呢?我抱著這樣的原因思考,終於以這一句「五濁惡世,魔強法弱,我等眾生,如何安立?」作為命題,放在今次這張電子書上架的宣傳海報上。希望各位喜歡。
南贍部洲的孩子們
Children at Jambudvipa
Readmoo 讀墨
https://readmoo.com/contributor/36960
Google Play圖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author?id=TW峰
小弟近年的力作,《南贍部洲的孩子們2 -苦心傻瓜-》電子書經已於「Readmoo 讀墨」及「Google Play 圖書」上架。封面沿用之前在社交媒體上連載時所提供下載的wallpaper的設計,再為直向書重新擺位,充滿末世徬徨的氣氛。
Readmoo 讀墨
https://readmoo.com/book/210119660000101
Google Play 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