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此本人先在網上搜尋過一些大德的文章及學術文獻,看看有何解讀,發覺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三者的對照相當含糊又微妙,沒有明顯統一的說法,難以區分出明顯的特色,這樣一來唯有靠自己了。既然《楞嚴經》的義理屬於三摩提的一種,唯有對照《圓覺經》的描述,實行以經解經。最後努力探討出似乎比較滿意的分野,嘗試解讀如下:
達致圓覺的三種修持方向:

1. 奢摩他(梵語“Śamatha”)──以保持寂靜作為修持的方向。
透過集中專注,保持寂靜,從而認知到各種念頭的起滅及擾動,其實都只不過是心性自行作出勞慮而已。領受到的感應就如知曉到心性在如此寂靜的時候,原來可以像鏡子般發揮出映照萬象的大能。

2. 三摩/三摩提/三摩缽提(梵語“Samādhi”, “Samāpatti”)──以幻觀作為修持的方向。
透過破解各種官感作用其實只是幻化,能互為因緣的根與塵同樣也是幻化,繼而逐漸釐清各種幻相。領受到的感應就如土中長苗,逐漸增進對幻相的洞悉。

3. 禪那(梵語“Dhyāna”)──以外內平等作為修持的方向。
不會理會官感作用是否由幻化而來(三摩提),也不會理會念頭的擾動是否可以平靜下來(奢摩他),反而主張身心的存在就是罣礙的根本,於是修習要去打破受用世界與身心存在這種外與內的相對性觀念。洞悉到外與內其實可以互相含攝。領受到的感應就如同樂器中蘊藏著的鍠音,一敲擊便會向外散播,毫不受樂器自身的形體所困。

因此本人認為,我們一般對禪定的理解其實比較狹義,它不單是一種驅除雜念的工具,也是一種自我覺察,明心見性的工具。所以這三種法門,可能也是一切法門的歸宿

(完)
© Toward>FUNG

arrow
arrow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