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哲整理 (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空義歸元模型(20210131)(1_4).jpg

2019年時我做了一個「空義歸元模型」 (Model of Sunyata Return),表達佛家的存在論 (Ontology)。佛家世界觀不是創世主論,是緣起性空 (Sunyata),所以該模型是以一體兩面 (2 sides of the same coin) 的方式,層層歸納來展示出這個世界是如何從空性中,由相對性的觀念而逐漸豐富起來。我當時在第一層是以「幻心vs幻境」猶如「vs」的理論為基礎,歸納成「一真法界」 (The One Truth Dharmadhatu),即是「一真法界」的一體兩面。而今次這個2021年新版的模型,第一層則是以「虛空vs四大」 (Void vs 4 Material States) 作為「一真法界」的一體兩面,第二層才再從「四大」分拆出「六根肉身vs五塵物境」 (Body with 6 Sense Organs vs External 5 Sense Signals)。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法甚深妙,即使如《楞嚴經》這樣的經典,是以我等如阿難般未開悟的有識之士為對象,但層層深入的比喻還是挑戰起了大家的想像力,其中「第二月」的比喻最讓人印象深刻,也是經中最重要的比喻之一。「第二月」在經中共出現過三次,在第一次出現時並未清楚說明此比喻的含意,月既有第二之名,那又何謂第一呢?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對!大家可能已經知道本人想講的,就是要將經中三處「第二月」都看畢才能夠知曉。

●經中第一處提到「第二月」——

佛陀阿難說明,有分別功能的心性,無從歸因自他者,若這樣的心性不會隨之而消失的話,那就可以判斷為真心。阿難不明白,想知道為何真心的心性無從歸因自他者而又可以獨立存在。於是佛陀以見性為例子表示,說阿難之所以見到佛陀,是見精的作用,雖然這個見精並非最妙明的真心,但這樣見的效果其實仍如同顯現「第二月」,而不是「月影」。

【經文】「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這裡勉強可以看得出,以見精去見,顯現的效果就如同「第二月」;那麼以妙明真心去見的話,應該就如同第一月,或真月體。兩者與所謂虛假的「月影」形成對比。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楞嚴經》中有一幕「二文殊」的名場面,所表達的義理不難解得通,但當中的對答卻不易解得順。
話說在法會上佛陀的弟子阿難誤以為眼前的景象就是他的見精妙性,懷疑自己身心異處。於是佛陀要他在眼前各種景物中,嘗試指出哪裡「是精見」及「不是精見」,但他兩者都無法指陳出來,彷彿意味著萬物既是精見也不是精見,連帶引發與會大眾的惶恐不安。然後,佛陀文殊師利菩薩便進行了以下一則對答來紓解大眾。本人經過多番咀嚼,現時認為白話這樣翻最好。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所連載的內容。

5.6)意/法/識界

再告訴阿難說,又如他所知悉的,「意、法」為緣,生起「意識」,問他那麼此意識是「因自身的意根所生」,以意根為疆界;還是「因法塵所生」,以法塵為疆界?

假若意識是「因自身的意根所生」,那麼在阿難的意根中,必然需要有產生思量的依據,從而可以激活他的意根。因為若無法塵在先的話,意根便沒有思維可產生,這樣子離開了「意、法」的互緣,便會失去了能、所的依存形式,意識將如何作用?顯然不可以。

再說,阿難「意識心」的成象,與其負責思量及認知了別角色的意根,是相同還是相異的東西?假如是相同的東西,那麼意識就是意根本身,為何還說是由意根所生?假如意識與意根是不同的東西,就如前述一般在沒有與法塵互緣的情況下,應該也一樣無從進行識知;若無從識知,為何還說有從意根生成?若有所識知,為何仍需透過意根來進行?所以無論意識與意根是相同還是相異,最後都無法成立,那麼意識的疆界又何以成立?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所連載的內容。

5.4)舌/味/識界

再告訴阿難說,又如他所知悉的,「舌、味」為緣,生起「舌識」,問他那麼此舌識是「因自身的舌根所生」,以舌為疆界;還是「因外在的味塵所生」,以味為疆界?

假若舌識是「因自身的舌根所生」,則世間上各種甘蔗、烏梅、黃連、石鹽、細辛、薑、桂皆不會有所味,指他這樣子只不過是自己獨自在嚐自己的舌,那麼會出現甜還是苦呢?倘若舌的本性為苦的話,又是誰去嚐得這條舌是苦味來呢?既然舌不可能自己嚐到自己,又怎麼算有一種知覺的功效呢?相反,倘若舌的本性不為苦的話,味自己也就不會從中產生,那麼又如何確立出舌識的疆界呢?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所連載的內容。

5.3)鼻/香/識界

再告訴阿難說,又如他所知悉的,「鼻、香」為緣,生起「鼻識」,問他那麼此鼻識是「因自身的鼻根所生」,以鼻為疆界;還是「因外在的香塵所生」,以香為疆界?

假若鼻識是「因自身的鼻根所生」,那麼在阿難心中又是如何定義「鼻」這個器官呢?是依據由肉質所形成像雙爪的形狀,還是依據「嗅知」那種對氣味有所變動的特性?假設是依據肉質的形狀來定義鼻,可是肉質屬於身,身的知覺就是觸,那種肉形便應該稱為身而非鼻,對應的塵象也就稱為觸而非香。既然連鼻也稱不上,更何況要進一步確立出鼻識的疆界呢?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所連載的內容。

5)「十八界」虛妄,感知識別的領域疆界沒有依據

小序:「十八界」就是指六組感知識別形式的領域疆界,包括「眼/色/識界、耳/聲/識界、鼻/香/識界、舌/味/識界、身/觸/識界、意/法/識界」。佛陀繼續向阿難遂一講解為何「十八界」實際上乃虛妄,它們並非經由因緣的關係生成,亦非自然性質,本身都是一種「如來藏」作用(衍生諸緣萬象的真如作用)下的產物。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4.5)身處與觸處

再指出阿難朝早常以手摸頭,當中是甚麼原理呢?此摸所造成的感知,究竟哪一方才算是「能觸」呢?實踐的是手還是頭?

假若「能觸」是在於手的話,頭則不會知曉得到才對,但為何頭也會形成覺觸呢?

假若「能觸」是在於頭的話,手則沒有用處才對,那為何會稱手在觸摸頭呢?

假若「能觸」是在於手亦在於頭的話,則阿難應有兩個身體才對。

假若頭與手兩者只會產生單一的覺觸的話,則手與頭應當是一體才對。倘若手與頭是一體,那麼一方觸摸另一方的定義則無法成立;倘若是兩體,那麼觸摸到的另一方又是誰呢?

因為處於「能觸」就非「所觸」,處於「所觸」就非「能觸」,不應該會是虛空與阿難形成覺觸吧。

因此結論是,無論是來自外境的「覺觸」抑或是來自感官的「覺身」皆沒有成象之處,即「身處」與「觸處」兩者皆屬虛妄。而虛妄從來都並非經由因緣的關係生成,亦非自然性質。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4.3)嗅處與香處

再指出阿難之所以「嗅聞」到此爐中的檀香木,只要再燃點多一銖的份量,連室羅筏城四十里內的人全都能同時聞到其香氣,當中是甚麼原理呢?究竟這種香味是生於檀香木,生於他的鼻,抑或是生於虛空呢?

假若香氣是生於他的鼻的話,但既然稱為由鼻所生,那麼香氣便應當從鼻而出。可是鼻非檀香木,為何鼻中有檀香氣排出?況且既然稱為聞香,香氣應當從鼻而入,鼻中出香卻說成聞的話就不符所義了。因此實際上主觀的香味成象並不是生於他的鼻。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4)「十二處」虛妄,根處與境處也不是主觀感知成象之處

小序:「十二處」就是指六根處六境處。六根與六境互緣後,就產生了六組主觀感知成象,每組成象之處原本也以為可以歸屬為在根處這一邊抑或在境處那一邊,包括「見處與色處、聽處與聲處、嗅處與香處、嚐處與味處、身處與觸處、意處與法處」。以下佛陀繼續向阿難遂一講解為何「十二處」實際上乃虛妄,它們從來都並非經由因緣的關係生成,亦非自然性質,本身都是一種「如來藏」作用(衍生諸緣萬象的真如作用)下的產物。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3.5) 身入

又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及另一隻熱手,若冷勢多,熱手會變冷;若熱功勝,冷手會變熱。這樣子基於冷熱反差兩手相「合」而產生冷熱變化後的「觸」感,在兩手相「離」後仍然會知覺得到。之所以會造成這種持續干涉的勢態,是由於「觸」覺的疲勞。

連同身及疲勞本身,都是「妙明覺性」持續抓取塵象變化所造成的疲勞現象。由此可知,原理是藉由分別「離、合」兩種妄塵刺激,從中就產生「知覺」的功能,名為「知覺性」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3.3) 鼻入

又譬如有人以鼻快速抽吸,吸久了而出現疲勞,就會聞取到有冷的觸感。這是由於鼻子觸及大量流進的空氣,同時進行分別「通塞」、「虛實」以至各種香臭氣味的原故。連同鼻及疲勞本身,都是「妙明覺性」持續抓取塵象變化所造成的疲勞現象。由此可知,原理是藉由分別「通、塞」兩種妄塵刺激,從中就產生「嗅聞」的功能,名為「嗅聞性」

可是此「嗅聞性」畢竟離開了那樣子的「通、塞」兩種妄塵刺激後便沒有自體,應當知道此「嗅聞性」並非隨「通、塞」來,也不是從鼻根中產出,亦不是自虛空而生。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3) 「六入」虛妄,感知成象只是相對塵象屬性經分別後的結果

小序:「六入」就是指六種進入相應感官根器的成象,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入」,其實都只不過是六種塵象屬性的相對變化,經分別後所呈現的結果。以下佛陀繼續向阿難遂一講解為何「六入」實際上乃虛妄,它們從來都並非經由因緣的關係生成,亦非自然性質,本身都是一種「如來藏」作用(衍生諸緣萬象的真如作用)下的產物。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2.4) 行蘊(意知行進體驗)

又譬如大瀑布,一浪接一浪,但前後始終不會互相超越。而「行蘊」的情況也猶如個這樣子,瀑布這樣子的流動性並非因虛空而產生,也不是因為水的出現就有,也不是水本身應有的特性,但又離不開與虛空及水的關係,否則也就成不了瀑布。

為甚麼呢?假若瀑布的流動性是因虛空而產生的話,那麼諸如十方無盡的虛空,就會變成無盡的流體,世間自然皆一同受到淹沒。所以該流動性其實不可能是因虛空而產生。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2.2) 受蘊(身受體驗)

又譬如有人四肢安逸,全身骨骼調和舒適,忽然忘記了自己的存在一般,沒有或違或順的感覺。然後那個人無故用兩掌相摩,於兩手中便會妄生濕、滑、冷、熱各種形象來,而「受蘊」的情況也猶如這個樣子。可是該濕、滑、冷、熱各種幻觸都並非從外在的虛空而來,也不是經由自身的手掌而出。

為甚麼呢?假若幻觸是從外在的虛空而來的話,既然虛空能觸及手掌,令手掌有所觸知,為何不去觸及身體,令身體同樣也有所觸知呢?虛空不應有選擇地如此作為吧。所以幻觸其實不可能是從外在的虛空而來。
假若幻觸是經由自身的手掌而出的話,應該就不會等到手掌相合時才會出現。又由於幻觸是從手掌而出的原故,手掌相合時手掌理所當然會知道,但手掌相離時這種幻觸應該就會重新鑽進肢體裡,臂腕骨髓亦應會覺知到這種進入的蹤跡。所以理應會有個覺心,既知曉這種幻觸有出之餘亦同樣知曉會有入,那麼自然就表示有一種物體正在身中往往來來,又何需等待兩掌相合時才會知道,為這個效應指派了「觸」的稱謂呢?所以幻觸其實也不可能是經由自身的手掌而出。

因此「受蘊」(身受體驗)乃虛妄就是這個道理,虛妄從來都並非經由因緣的關係生成,亦非自然性質。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註:本題網誌為筆者本人於2020年10月1日至12日當時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連載的內容。

前言

究竟心或心靈,或現代人通稱的靈魂,即生命的基礎,與及身處的世間,是怎樣的一回事呢?《楞嚴經》就是佛陀祗陀園精舍法會上,透過開示弟子阿難告訴了我們這件事。
《楞嚴經》有「開悟《楞嚴》」的美譽,大家都知道,直接給你答案的話是無法令人信服的,我們不單要知道當中「說了甚麼」,還要瞭解「為何會如此說」。本經充分利用了各種譬如、身證及辯證,讓人恍然大悟。

適逢今天中秋節與國慶同日,盼能與大家結緣,繼續連載自己研讀出的白話版本。上次本系列文章講述佛陀引導阿難瞭解真心為何,而「妙明真心」其實常住,只是世人將其迷失掉,真心其實一直都有在發揮不生不滅的分別功效。今次佛陀運用了嚴謹的層層辯證手法,讓大家可以知道這種分別功效是如何在會有變滅的塵、根、識之間發揮作用,過程充滿哲學味道。

1) 「虛妄」去來是「如來藏」作用

佛陀阿難仍未明白一切浮塵刺激所導致的種種幻象,它們在何處生起同樣便會在何處全滅,幻妄只是其顯現的形式,本性其實都是「妙覺明體」,如此的「虛妄」涵蓋了「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在因緣和合時這些虛妄便會生起,因緣別離時這些虛妄也會被指為滅掉,殊不知這樣子的生滅會反覆去來,本身就是一種「如來藏」作用,亦即衍生諸緣萬象的真如作用。該作用常住於妙明狀態,並不會動搖到本有不變的「妙真如性」。亦即所謂真如不動,真如本性從不動搖。因此佛陀告誡阿難,既然該本性恆常保持其中,若為了追逐反覆去來的虛妄而迷悟於生死流轉之中,絲毫不會有所得著。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是現時環球發生的新冠病毒,或是本地持續的社會運動,都令人想起佛家所說的大、小三災。小三災是指刀兵、瘟疫、飢饉,大三災是指火、水、風的器世間崩壞,都會週期性地發生。其實借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概念也可解釋到固中的原理,當中指出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熵值會持續增加,使到該系統會逐漸造成失序混亂的狀態。無論是我們的身體、社會以至整個宇宙物理世界,都包含著各大小系統在運作,系統外又有系統,就像俄羅斯娃娃,會互相影響。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算參透了《楞嚴經》中五濁的道理,與自己一直誤以為只是對世間厭惡的評價,層次上大有出入。我在網上參考了幾位法師的詮釋,再嘗試透過自己的理解,以現代的文筆,不加入諸多註釋枝節,寫出以下比較直白易明的解讀。
佛陀在《楞嚴經》中向弟子阿難指出,因為世間人本有的妙明真心被分隔開來,於是在知見上都有五重渾濁。好比有人將土沙放進清水當中,兩者混合而產生出有別於各自原本的另一種渾濁狀態。

第一重濁,劫濁——
我們見識到空間遍於十方沒有邊畔,是空間見性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其實若空間沒有包含具體的座標物,見性也不會覺知到空間的存在。

第二重濁,見濁——
我們受到阻隔滯礙的見聞覺知,是四大的六根四大的六塵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我們的這副身體感官是由水火風土四大形態的物質所揉合而成,只對同是四大的刺激信號產生反應,獲取的知見因而受限。

第三重濁,煩惱濁——
我們的心中會存在記憶、識別和讀誦學習的作用,是知見六塵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我們的覺知性有認知見解的能力,容許浮現六塵粒子的概念。其實離開了微塵粒子就不會有象相可以被塑造出來,離開了感官刺激也不會有覺知性的作用。

第四重濁,眾生濁——
我們的妄念由早到晚生滅不停,循環不息,是知見業力運行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每當我們的知見留戀世間,業力運行就每是促使我們持續在不同的三界國土間遷移,生死不斷。

第五重濁,命濁——
我們有見聞嗅嚐覺知各種互相迥異的覺知性狀之分,是相同性迥異性互相交織所促成的虛妄。覺知性本來並無各自迥異的性狀之分,只因受到各種微塵粒子所隔離,才會衍生出各種性狀來。各種性狀的覺知作用雖然是相知相通的,可是到運用的時候卻各相違背,同與異的判斷便失去基準。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時常都聽說父母會駡不孝的兒女做五逆仔/女,其實「五逆」是來自佛家的五逆罪,是會引致落入無間地獄的重罪。五逆罪中其中一條就是「破和合僧」,簡單說即是破壞僧團的和睦。僧團的意思亦可擴大引申到各種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小至夫妻朋友,大至團體企業國家社會;破和合的意思則是指挑撥離間。其實我想說的是,現今香港持續多月的混亂社會局面,暴力橫生,很多人都是相信謠言,響應網上管道的號召而作出各種破壞行動,影響其他市民生活,造成社會分化,出現互相對立仇視的形勢。而這些散播謠言或號召的人每次都會設立五花八門的出師題目,很明顯他們就是犯了如同佛家「破和合僧」這般的重罪。

祝願大家
熄滅貪嗔癡 勤修戒定慧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見精見性」不假「和合、不和合」而起

佛陀表示先前已經解釋過「覺性」的生起是「非因非緣非自然性」,斥阿難仍拘泥於一切世間妄想、和合等等的因緣特性來自相疑惑,甚至連「菩提妙心」都以為可以證明得到是「和合」而起。於是繼續苦口婆心地為他講解「見精見性」同樣非藉由「和合」而起的道理。

文章標籤

Toward>F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